教練式領導是什麼,一次看懂定義與好處

領導風格有非常多種,而現在企業之中最被推崇的領導風格就是「教練式領導」,相比傳統的指導式的帶領團隊方式,用命令與控制的風格,教練式領導用包容、激勵的方式引導夥伴,讓他們能發揮自我特長,受到啟發,完成他們的任務。
教練式領導是什麼,一次看懂定義與好處

目錄

領導風格有非常多種,而現在企業之中最被推崇的領導風格就是「教練式領導」,相比傳統的指導式的帶領團隊方式,用命令與控制的風格,教練式領導用包容、激勵的方式引導夥伴,讓他們能發揮自我特長,受到啟發,完成他們的任務。

本篇我們就來了解教練式領導的本質與好處,以及該如何實際運用在帶領團隊上,讓身為領導者的你也能快速學習應用。

在我多年的實戰經驗之下,帶領許多企業主透過教練式領導,讓團隊越來越優秀,如果你也想了解及學習更多教練式領導的帶領方式,可以參考這堂「領導哲學」,不只能培育人才,學習傾聽互動的方式,讓人員創造自我驅動力,更帶動團隊成長。

什麼是教練式領導?

教練式領導

教練式領導,就是指領導者專注在團隊成員上,也就是專注在「人」身上,核心的理念是每個人都有未被開發的潛能,透過教練式領導,讓人可以帶著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考,讓自身的想法產生改變與突破盲點,進而影響你的行為。

透過這種方式容易讓夥伴感受到被重視,並且激勵出更多創新的想法與創造力,進而推動團隊業務成長。

教練式領導起源

教練式領導源自於 1970 年,主要是來自美國網球的傳奇教練湯瑪士・高威(Timothy Gallwey)在訓練選手時,時常因為心裡的不確定性,導致在運動表現上失常,無法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因此為了幫助運動員突破自己,採用啟發式的引導對話,來解決選手們的問題,讓他們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而教練式領導就是從教練(Coaching)的概念,運用在企業帶領團隊上,讓團隊成員自主發現問題與覺察成長,這也是許多企業主越來越重視的一環。

教練式領導目標

採用教練式領導,領導者會像個教練一樣,點出問題然後帶領你突破問題點,因此主要有以下三種目標方向,讓團隊進步。

  • 培養自主性:透過鼓勵方式,培養團隊成員能有自信與獨立性
  • 促進團隊成員成長:教練式領導不是直接提供正確解答,而是在溝通過程中引導團隊能夠自己發現問題,並且思索如何解決,促進有更深入的學習,藉此得以成長。
  • 建立信任環境:教練式領導想要營造出開放與信任的氛圍
還在用指導是領導嗎?現在更好的領導方式是教練式領導
(圖片來源:Photo by The Jopwell Collection on Unsplash

還在用指導是領導嗎?現在更好的領導方式是「教練式領導」

教練式領導正在改變傳統管理方法,很多公司都採用了「指導式領導」在帶領團隊,也就是直接發佈命令,要求團隊成員能夠跟著做,這種指令的方式,長期下來也導致團隊溝通變得很單向,成員就是聽領導者發號施令,這樣的模式對於帶領團隊來說,就很難讓成員有向心力,對公司也沒有什麼認同感,大部分都是被動地完成任務。

教練式領導以人為中心,不在只是追逐目標與命令,更專注於滿足和理解個人需求,領導者不在只是自己發佈命令,更多的是建立一個能夠讓團隊溝通,強調個人發展的環境,讓成員的效率提升,對於事情處理更敏捷。

教練式領導的 4 大原則

教練式領導風格鼓勵團隊成員能夠自主發展,因此領導者在採用這教練式領導時需要記得的核心原則有以下 4 個:

1. 積極傾聽

傾聽是教練式領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當領導者可以積極傾聽團隊成員的觀點與需求,在不被打斷的情況下讓他們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藉此領導者也能更清楚知道成員目前遇到的挑戰問題以及期望。

2. 提出問題

教練式領導的風格不是直接提供答案,相反的要提出讓人可以思考的問題,促使團隊成員可以反思並發展自己的想法,在不斷地引導之下,讓他們可以自行找到答案,更了解自己。

3. 理解語意

作為領導者,在與成員溝通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能夠理解成員所溝通的內容,並且釐清對話中所要表達的事實內容,透過成員的陳述話語中理解其中的意涵;可以運用重複話語的方式,來確認與假設讓溝通更到位,這也是身為領導者需要有的辨別能力。

4. 提供回饋

雖然教練式領導不提供直接的答案,但在過程中是會根據成員的想法給予回饋,回饋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成員可以跟著特定的目標前進,而不是偏離方向,在回饋的過程中,會給予更多支持性的回覆來肯定成員,除了正面回饋之外,也會提出所見問題,提點成員給予挑戰。

了解教練式領導帶來的 7 大優點

1. 建立雙向溝通管道

當你的企業開始實行教練式領導,溝通就是必要的,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開啟對話的領導模式,讓成員提出他們的問題和想法,領導者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反饋、指導或帶有挑戰性的任務,讓成員摸索成長。

雙向溝通的管道建立,才能讓團隊夥伴更自由的分享,領導者也能更明確的知道夥伴狀況,讓團隊之間活絡起來,而不是領導者單一的輸出,由於順暢的溝通也能讓建構出良好的工作環境。

2. 提高團隊競爭力

當團隊面臨挑戰與問題時,領導者能夠從旁協助,鼓勵團隊夥伴思考不同的解決方式,在其中提出適當的提點,有別於帶入領導者的主觀思想指導成員該怎麼做,讓成員能夠經由自我思考,自發性提升自我能力,同時帶動團隊整體能力,增加組織的競爭力。

3. 提高團隊績效

任何成功的企業都取決於團隊的效率狀況,當領導者提供專業的指導,才讓組織能夠提高整體能力與生產力,而提高績效的背後,更需要的是定義一個明確可執行的目標,同時培養成員之間合作的的默契與創新,讓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之下,發揮出自己的專業。

4. 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每次遇到問題時,身為領導者可能就會急著跳腳,開始指導成員該怎麼做,但其實在教練式領導中,每一次問題都是提升團隊成員解決問題應變力的時候,因此當問題產生時,不要用苛責成員的態度詢問與溝通,相對的更應該是針對整體問題做到分析,與成員討論不同狀況的問題點在哪,讓夥伴自己夠思考該如何處理,相比直接給出要怎麼做,反而阻斷了他們成長機會。

透過這樣一次次的問題處理練習,也能訓練成員在每次過程中吸取經驗,久了就能越來越強大,對於問題的應對也能越靈活。

5. 提高成員留任

成員的流動率高,對於企業來說無疑就是成本增加,而員工離職原因看重薪資、環境、職涯發展,因此當感覺職涯發展受限,各方面都不如預期,流動率自然高;教練式領導能有效的確認工作中的優先順序,培養成員持續增長,並且建立友善溝通環境,讓成員能夠有感被支持與激勵,增加對企業的歸屬感,提高員工的動力與留任率。

6. 客戶滿意度增加

當團隊成員在公司獲得許多支持與資源,對於手邊的任務執行就會更有動力與效率的執行,因此連動到當客戶提出需求也更容易滿足與處理,因此教練式領導不只僅僅是指影響內部動力,當成員都能表現積極,也有助於塑造企業形象,吸引更多客戶、合作夥伴加入,讓公司能夠從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7. 培養人才

在教練式領導中激發潛能,提升夥伴未被看見的能力,引導成員都能變得越來越卓越;當成員能力提升,領導者在帶領上也能變得更放鬆,減少成員事事依賴詢問的想法,轉而自發性的思考,自動的學習並且解決問題,成為團隊中的得力助手,讓領導者能有更多時間專心在更多事業發展與未來規劃上。

教練式領導的 3 個缺點
(圖片來源:Photo by LinkedIn Sales Solutions on Unsplash

教練式領導執行上的 3 個問題

1. 時間耗費較長

教練式領導非常針對個人,因此當團隊成員人數眾多,不僅費時,更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因此領導者如果時間不足,尤其是企業主正處在具有壓力的節奏之下,就很難做好引導成員。

當然考慮到這樣的情況就放棄教練式領導,長期而言對於公司也無法增長,因此建議領導者可以設定範圍,針對特定人員如培養未來的管理者進行指導,考慮優先順序,同樣能帶有傳播效應,別因為耗時而忽略領導團隊的好處。

2. 引導執行有難度

也許很多企業領導者知道教練式領導的好處,但真正執行起來發現難度很高,因為過程中需要有相對的自信、經驗和具有提供建議的能力,如果你是企業老闆,同時兼顧領導者本身還不具備這些能力那麼就會影響公司組織發展。

這時候就會建議往外尋求協助,目前有許多培訓課程提供相關教練式領導,帶領了你了解及學習,可參考「領導哲學」不只能培育人才,學習傾聽互動的方式,讓人員創造自我驅動力,更帶動團隊成長。

3. 並非人人都適合

教練式領導會很看重團隊和領導者之間的合作,因此由於彼此的個性、經驗與需求可能都不相同,但要在其中找到默契結合,才能有效的運行下去,如果領導者在執行過程中,接收到來自成員的負面反應與回饋,領導者就需要適時地停止採取其他方式,因為每個人的個性與想法不相同,因此在溝通上也需要針對不同情況適度調整,這也是作為領導者學習的一部分。

如何開始教練式領導的 6 個步驟
(圖片來源:Photo by LinkedIn Sales Solutions on Unsplash

如何開始教練式領導的 6 個步驟

公司如果想開始教練式領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企業主也就是老闆本身要深入其中,決定要將教練式領導帶入企業內,因為老闆本身帶頭執行養成文化才能連帶帶動團隊內部運作,以下 6 個步驟:

1. 參與培訓課程

一開始要執行教練式領導,想必會有許多不確定的地方,因此建議企業主參加培訓課程學習,了解其中的概念與心法,透過專業的課程指導,知道該如何成為一個教練的角色,再帶回公司運作。

這堂張方駿教練「領導哲學」,會帶領各位企業主了解世界百大CEO的領導心法,並將我過往企業教練執行經驗精煉,透過實際演練,協助每位企業主可以落地執行,學會領導技能,推動團隊成長。

2. 安排團隊會議

由於教練式領導很主要的是跟團隊建立關係,因此當學習了其中觀念之後,透過定期與夥伴會議,是開啟對話最有效的方式,安排時間與成員進行一對一對談,了解成員目前想發展的方向,確認人員的優勢與劣勢,評估未來的可能性,提供相關的成長管道,在會議中建立彼此的信任與熟悉感。

3. 為成員設定目標

當領導者可以知道團隊夥伴的期望,可以設定發展的目標,這些目標有助於引導成員更有方向性前進,並讓他們知道過程中有哪些技能需培養,哪些發展機會,並表明出你的期望給予成員挑戰任務,讓成員能自發性逐步完成任務。

4. 給予適當關心

過程中團隊成員難免會有低落或缺乏動力的時候,幫成員產生負面影響時,領導者應該給予適當的關心,並且主動詢問與了解問題所在,因此透過定期會議,針對所需提出建設性的回饋表示支持,帶領夥伴在遇到障礙時可以共同克服問題,透過教練式領導表現出領導者傾聽及提供回饋的態度。

5. 給予表揚

當團隊成員中有達成其中目標或重要里程碑時,都要慶祝表揚,認可他們的成就,無論大小透過表揚有助於維持動力,繼續完成前進完成目標。

當成員接受表揚時,除了在領導者的肯定之外,也代表著領導者看見團隊的付出努力,更能影響到其他成員一起邁進下一個目標。

6. 持續學習調整

教練式領導關注於長期,因此過程中會需要不斷反覆的檢視,需要時間訓練與練習,持續不斷的應用相關的知識,透過一次次與成員的互動中不斷地修正,更根據不同成員運用不同的教練技巧,直到讓你的團隊成員與你之間能有共同的默契,以及發揮各自的潛能帶領團隊成長。

教練式領導提升團隊績效

運用教練式領導在團隊中,不只是領導者展現自己的領導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帶領團隊成長,激發成員能力提升同時,讓團隊朝著公司的目標前進,因此教練式領導不僅是可以提供個人績效,還能培養組織之間合作,是現在企業不可少的領導風格與文化。

企業老闆們如果想引領自己的公司成長,學習教練式領導,從自身培養帶入公司內,這堂「領導哲學」教練式領導課程,根據大量客戶的數據和創業經驗,以實戰、實效、實用為核心,提供企業主最專業的領導力課程,讓你實際演練不只能掌握領導技巧,更能讓團隊凝聚力提升,歡迎進一步聯繫瞭解培訓課程內容。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1:教練式領導力目前研究重點與未來方向 以文獻回顧進行質化分析
參考資料2:教練式領導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應用
參考資料3:領導行為與工作績效的關聯性,以組織文化為干擾變項,情緒管理為中介變項